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铁血帝国

第004节 化腐朽为神奇

在这场斗争中,会涌现一批英雄人物,龙居士要的就是他们。

由于与清政府有约定,不许在佛饷之地传教。龙居士只好,化名周宝,法名释全真。出于写作的需要,他学习过佛学,能背出《无量寿佛经》、《金刚经》还钻研过几百万字的万经之源《华严经》,魔术兴起的那几年他学过魔术,年轻时为泡MM学过看手相。扮个和尚没人能识破!

再加上兰芳**卫华强化过的身体,还有卫华赠送的第一仙诀《笑傲法则》防身,等闲的几个人是伤不到他的,有必要的话弄个神迹吓跑那些没见过世面的人也不难。

单独出行,只要能"忍"住,不与人争利,可保安全无忧。

龙居士曾担心过,由于穿越众的到来,历史会轰然转向,完全乱套,对那个三元里抗英的偶然事件,还会不会如期发生,有疑问。直到昨天,听闻村民韦绍光怒杀一英兵的事情。这才确信,历史还是顽固到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。

至于混沌理论的"蝴蝶效应",也许有吧,但那需要长时间的发酵和共振,现在时间不够久,效力还没有显露出来。至少,穿越集团对广州这一带的影响还是非常有限的。无非就是原本喜欢西洋器物的老爷们,开始喜欢"天堂神器"了,信佛的人多了些,但这不足以改变历史轨迹。

到了三元里作了一番考察,龙居士才知道,中国历史上,第一次民众自发性的大规模抗英斗争,爆发在三元里,而不是别的地方,那是有其必然性的。

英军时常来骚扰乡邻,激起附近乡镇的同仇敌忾,这是其一。

其二,这儿有别处所没有的二位爱国乡绅何玉成和林韶光。

其三,这儿有不怕死的彪悍民风。

其四,民间并非一盘散沙,是有组织的。何林2人家道殷厚,受孔孟之教化,武勇果决,出钱出力组织起了民间自卫组织--乡团,已有数千人。两人在当地深孚众望,登高一呼,应者如云。

乡团能在"防汉甚于防外敌"的满清,偷偷的组织起来,与此地的客家人有着很大的关系。客家人,这类特殊的人群无田无地位,长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,只能靠团结与勇猛才能维持生计。这铸就了他们彪悍的民风,并因为无人相信政府,从而没有人去告密。

英夷暴行传开,两位英雄人物都气乍了肺,乡亲们更是义愤填膺,纷纷赶来助战。不仅成年男子来了,妇女老幼也来了。

在何玉成家寄居,被惊为仙师,礼为上宾的龙居士说了声"我佛慈悲,不渡洋魔,杀净红夷,还我清平!"便抓起68斤重的疯魔槟铁禅杖,一起到了三星古庙。

人是来了,但是仗要怎么打呢?

洋枪洋炮的厉害,官府清楚,百姓也清楚,经过这几天与全真大师的交谈,何玉成更清楚。

拿着斧矛锄耙当武器的民众,再多也是送死的。

从史料上看,由于武器上的巨大差距,三元里抗英的成果非常有限,动员了103乡,还有500水勇来助阵,合计数万人,包围英军第37步兵团,号称打死打伤英夷二百多人,但实际英军只死了五人,伤二十余人,那五人当中军衔最高的毕霞少校,还是因为中暑病死的。

民众的伤亡有多少?被史学家们选择性的忽略不计,结果成了一桩悬案。龙居士估算英军的火力,考虑到又没有经过训练,越是勇敢死得越多,认为民众死伤会有数千之多。

以数千人的伤亡换二十几人的伤亡?

划不来啊!全部意义估计也就一个"勇气可嘉"。

至于史书上所说的,鼓舞了民心士气,向英国侵略者表明中华民族不可欺,不可辱……那纯属放屁。龙居士想不出,死伤那么多人,还会对士气有鼓舞作用!靠那些文人的选择性忽略吗?民众又不是傻子。别忘了中国的民众,是世界上最聪明的,也是从来不信官方报导的。

还有,在民心可用之下,打这一场仗容易,但打完之后的巨大伤亡,以及因此带来的无数孤儿寡母,又如何救助?要知道这些弱势群体的眼泪最能摧毁士气。

面对龙居士的担忧。

乡绅林韶光说了一句"杀身取义,舍身成仁!"

他这句话被民众解读为"打死无怨",山呼海啸般的呼喊起来,士气再度高涨。

龙居士看着不断涌来的拿着棍棒刀矛等冷兵器的民众,看着他们举起的武器如同森林,爆发出来的怒火能冲破天空,声扼浮云。知道自己的力量很渺小,根本无法打消他们抗击英夷的决心。只得尊重历史潮流,尽可能的用优秀的战术布置,弥补武器和组织上的不足,争取最大胜利。

要让这些文盲,没有丝毫组织观念的乡民接受复杂的布署是不容易的,再加上语言不通……除了何玉成和林韶光等少数乡绅能听得懂官话(普通话)之外,其他人只会客家话或者白话。就算同一种语系,还有多种不同的方言,互相之间也难以勾通,让人头大。

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由此可见一斑。

必须将自己的建议形像化。龙居士要来笔墨和纸,根据自己的记忆,画了一张图。

对着这张图,说道起来就容易多了。

"英夷所用的枪有二种,一是装备给二鬼子阿三的燧发枪,缺点是怕雨水。第二种是较为先进的,用雷汞点火的雷管枪,不怕水,在雨天能照常使用。英夷37团,装备了2个连的雷汞枪,约200人。

不论哪种枪,由于都是前装滑膛,有效杀伤距离都有限,只有五六十米,我们只要站在一百步外,就能确保安全。

英夷以四方炮台为驻地,居高临下,据险而守,我们无火枪没火炮,也来不及造攻城器械,强攻注定失败,须以智取胜。

贫僧建议施主作以下安排:

1、挑选善跑之人,一千众,于英夷炮台外一百步外叫骂。英夷不可一世,必出兵。我等不可与之纠缠,保持一百步的距离,往牛栏岗跑,将敌诱至此处就是胜利。

2、牛栏岗地形复杂,杂草丛生,易于埋伏,可选数千精兵,埋伏在此,一听旗动鼓响,便伏兵尽出,奋勇杀敌。

最好诱敌到此之时,正好是午后未时,那时贫僧作法可唤来雷阵雨,打湿火药,令英夷火枪不能打响。

3、英夷刺刀战术精熟,三人一组,我十人不能近身,五人一组,我百人不能敌。须砍伐毛竹,制成长枪,要数万技,一人执2到3枝,用尿液浸泡矛尖染毒,待近敌时,于二三十步外投掷,可破英夷刺刀阵。

4、收集板车牛车数百,在上面覆上沙土草垛,扎实,以为活动城墙,伏于牛栏岗,一旦英军入瓮,便用"活动城墙"阻其归路,使其不能逃脱。

5、劝阻老幼妇孺,勿使其上战场。人多势众,虽可壮军威,亦会惊恐四散,阻塞道路,使我之主力,不能进步自如,多添伤亡。如遇不肯走者,使其箪食壶浆劳军即可。

6、多布探子和传令兵。

……

龙居士思路清晰,行理分明,说得头头是道,像何玉成、韦韶光本该在三元里抗英大潮中大出风头的英雄人物,也只有点头的份。

"神僧,您打过仗吗?当过将军吗?"何玉成忍不住的插了一句。

"不要仰慕哥,哥只是一个写小说的穷屌丝。为了让故事情节精彩且真实,研究过古今战例,并细究战斗中每一个细节。写作三十年相当于当了三十年的参谋长,自然比你们这些一百多年前的古人多了些本领。"

当然,龙居士没有说出来,只是在心里嘀咕了一下。然后慈眉善目的道:"阿弥陀佛,出家人不杀生,岂能当将军?贫僧己有一千多岁,自然是见多了,更会了……"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